一個品種在大宗商品江湖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在世界實體經濟中的作用和影響力。
眼下,商品老“龍頭”原油與金屬“帶頭大哥”銅博士之間的暗戰正悄悄拉開序幕。在能源革命的路徑上,原來穩定的大宗商品關系格局或許將開始動搖,不甘示弱的銅博士能否戰勝盤踞“龍頭”地位多年的原油,值得關注。
新能源力促“電進油退”
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的生活工具和方式,正在從需求端撬動大宗商品格局。
多位專家預計,新能源汽車和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正開啟銅的消費藍海。
日前,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
根據解讀,這意味著,世界石油消費大國中國將在消費端宣告逐漸減少對石化能源的消費比例,包括石油和煤炭。《規劃》稱,“十三五”期間還要堅持節約優先的方針,著力推進相關領域石油消費減量替代,重點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大力推進港口、機場等交通運輸“以電代油”、“以氣代油”。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該趨勢一方面意味著電力消費的井噴(充電基礎設施大量建設),另一方面暗示石油相關燃料失去一大消費“陣地”。
此外,在《規劃》倡導的非石化能源發展方面,太陽能、風能、水電、核電等被列入發展清單,其中規劃太陽能發電規模到2020年達到1.1億千瓦以上。分析師解釋說,這些新能源轉化電能過程中幾乎集中得離不開一種原材料——銅,例如每100萬瓦風能轉化電能的產出就要使用3.6噸銅。
不僅中國,放眼世界,能源革命趨勢不可逆轉。自2014年油價崩潰以來,全球油價持續低迷,雖然2016年重回50美元/桶,但與其高點120美元/桶的輝煌已經不能同日而語。美國頁巖油運營效率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生產成本逐漸降低。這成為原油多頭心頭重石。
分析人士認為,長期以來,兩次石油危機之后,原油受需求端影響越來越明顯,成為宏觀經濟的測溫計,與銅一道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而波動,二者相關性在近年來不斷強化。
一位在券商供職的資深宏觀研究員黃小雋(化名)解釋稱,歷史上,石油和銅的價格關系經歷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個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后,石油市場發生大規模的供給減少,油價暴漲,通脹加劇,銅價跟漲。第二個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供給因素(海灣戰爭)導致的油價變化對物價影響減弱,銅價跟漲也不再明顯,而需求因素成為油價主導,并同步主導銅價。整體來看,第一階段銅價和油價直接是引領與跟隨的關系更強,而第二階段卻是同時受經濟因素影響產生的相關性。“此后,石油市場供給端趨于平靜,銅價和油價變化主要取決于需求而非供給端的變化,而全球化又導致全球各個地區的經濟周期趨向一致,所以這個時期銅價和油價的變化幾乎契合世界經濟的起落,并且一致性相當強!
中國證券報記者對比2004年后布倫特原油與LME期銅歷史走勢發現,2011年之前,二者走勢相似度很高。但2011年之后,油價走勢相對抗跌而銅價跌勢較為流暢,或與2011年以來中東地緣政治事件不斷有關。2016年,二者都發力向上,但銅價相對乏力許多。
眼下,原油消費比例縮減、銅消費前景光明的博弈之下,銅博士能否撼動原油的龍頭地位呢?投資方面,追銅棄油是否可取呢?
取代原油地位?沒那么簡單
原油消費看似沒落,在當前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其實際需求是否會大幅下降?而銅的需求提升空間又有多少?
今年7月14日,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了一份報告——《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下稱《展望》),再次為石油消費唱衰!墩雇分赋,全球石油的消費量在2030年~2040年間將達到峰值,隨后將開始下降。
報告統計認為,石油目前的主要用途是作為交通燃料使用。石油消費量封頂主要是受到了成品油(尤其是柴油)消費量降低的影響。其原因在于燃油利用率的提高和可替代能源的發展。在工業化已經比較成熟的國家,石油消費量增長很難再有大的突破。石油消費的增長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這些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是能源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印度的GDP增長將成為主要國家中增長最快的國家,人口也會在2030年超過中國。雖然中國老齡化趨勢明顯,但服務業和城鎮化發展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所以能源消費增量仍然有潛力。在此背景下,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經濟、技術突破等諸多不定因素,《展望》做了4種預測——現政策情景、粗放情景、低碳情景、強約束情景。但無論哪一種情景,《展望》都預測石油的消費量在未來35年內會下降。
盡管如此,但黃小雋認為,無論短期還是中長期,僅僅因看空消費量便拋棄原油投資的理由頗顯單薄。國際石油生產地域壟斷性較強,因油價供給端變化對其價格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不排除出現消費量下降而價格上升的情況。就大宗商品的引領作用而言,目前油價仍然是衡量通脹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其龍頭地位也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
如何看待銅需求的提升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46.1萬噸,同比增長83.7%。
中國國際期貨研究認為,根據目前的速度推算,預計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約64萬輛,預計總用銅量約3.84萬噸,占我國年銅消費量約0.3%。
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報告中指出,按照規劃,2025年,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占比提升至20%左右。
“2015年我國汽車總產量2483萬量,如果按照每年25%的電動車產量增速測算,到2025年我國電動車產量可達到476萬輛,總用銅量約為28萬噸/年,約占目前我國年銅消費量的2.5%。”中國國際期貨研究稱,短期新能源汽車對銅消費增長拉動力度有限,不會對銅市產生大的影響。
但曾在美國過去五次經濟衰退中,準確預測了三次(1981年、2001年及2007年)的銅博士,也并非浪得虛名。由于在電氣、輕工、機械制造、建筑工業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銅需求常常被當作廣泛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考,其價格走勢甚至能夠準確預測全球宏觀經濟。
大宗商品跟誰走
原油與銅,誰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引領更為明顯呢?
中國證券報記者對比幾個指數走勢發現,LME期銅、上期所滬銅走勢與文華商品指數走勢更為趨同,在2011年后進入不斷下跌的通道;而布倫特原油、美國原油走勢則與CRB指數更為相似,經過2011—2014年的盤整后,才進入下跌通道。
據了解,CRB指數是由美國商品調查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依據世界市場上19種基本的經濟敏感商品價格編制的一種期貨價格指數,通常簡稱為RJ/CRB指數;而文華商品指數(CCI)是跟蹤國內28種上市商品價格綜合表現。前者反映世界大宗商品走勢,而后者更多反映國內市場。
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指出,原油之所以是一種關鍵的周期產品,首先在于它是工業需求的映射,至今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的實體屬性其實遠強于金屬;其次,它深度關系到資源國和工業國之間的利益博弈,定價格局復雜;再次,它作為最重要的資源品之一,對中下游無數個行業的預期都有著深刻影響,行業有沒有補庫存預期,或者說補多久,原油的價格趨勢是一個關鍵決定因素。
展望2017年,郭磊認為,以原油作為一個坐標(2016年的油價在月均32-54美元之間,年均45美元),資產演變可能存在以下三種情形的對應。情形一:原油均價波動范圍50-60美元,對應溫和再通脹,股債皆有空間,股略好于債,周期資產占優;情形二:原油均價波動范圍60-70美元甚至更高,對應類滯漲,股債雙殺,避險資產占優;情形三:原油均價波動范圍40-50美元,對應重回通縮,寬松預期抬頭,債略好于股,輕資產占優。
“情形一是大概率,其次是情形二,關注這兩種情形下的資產定價邏輯!惫谡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