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從2014年在東北三省一區試點推行以來,至今已有3年多時間。在玉米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助推下,國產大豆產業從當初的一蹶不振中逐步恢復,特別是部分物理壓榨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左沖右突,在綠色發展中闖出一條新路,擺脫了被邊緣化的命運。
物理壓榨異軍突起
黑龍江綏濱縣盛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旭光在國產大豆行業經營多年,親身經歷了國產大豆產業從興盛到蕭條再到復蘇的過程,物理壓榨豆油的興起讓他看到了國產大豆振興的希望。盛中公司是一家年加工能力只有2萬噸的小型大豆加工企業,近幾年采用物理壓榨法生產豆油,開工率達到80%以上。
豆油加工一般采用浸出制油和物理壓榨制油兩種方法,隨著物理壓榨制油的興起,浸出制油市場份額逐步縮減。近3年,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積極調整結構,推進設備更新換代、產品技術升級,拓展新領域,九三集團、恒大集團、嫩江四合、八旗糧油、綏濱盛中、中安制油、藍海制油等物理壓榨企業,不僅開工率能夠達到全年或半年以上,豆餅、豆粉等產品還能實現出口。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受我國大豆過量進口、國內加工產能過剩的影響,浸出制油企業開工率不足20%至30%。
“消費者健康意識提高,物理壓榨豆油及豆餅豆粉制品需求量增長,是造成物理壓榨企業異軍突起的重要原因。”黑龍江九三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理博認為,物理壓榨豆企的興起,短時間內有利于帶動國產大豆產業發展。但是,國內物理壓榨豆企普遍規模比較小,受技術能力限制,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此外,受優質優價理念的影響,國產豆油企業始終處于貿易商高價搶原料、進口豆低價搶市場的不利環境,優質高價國產大豆被貿易商和南方企業高價買走,進口轉基因大豆低價搶奪食用油和飼料市場。在國產非轉基因豆油競爭優勢還沒有完全確立的情況下,國產豆油企業高價收購大豆,就無法與南方沿海企業競爭,低價收購又乏人問津。企業要想開工,只能等進口豆價漲到與國產大豆價格接近之際,階段性開工特征仍然比較明顯。
大豆面積產量雙增
多年來,實行托市收購政策,扭曲了大豆與玉米的比價關系,大豆種植收益遠遠低于玉米種植收益,導致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急劇萎縮,玉米種植面積快速擴張,國產優質大豆、玉米庫存居高不下。為了扭轉失衡的種植結構,國家從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入手,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相繼取消大豆、玉米臨儲政策,大豆與玉米比價回歸合理水平,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有所提高。
農民種什么,主要看效益。黑龍江黑河市遜克縣松樹溝鄉二龍村金龍藍靛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金龍經歷了從種大豆到改種玉米再恢復種植大豆的調整變化。去年,他力排眾議恢復種植600多畝大豆,成為村里為數不多種地賺錢的人,今年他們村里200多戶農民1300多頃土地全部改種大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