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A股持續弱勢,令華爾街的著名股諺“Sell in May”(即5月清倉)又被大量提及。事實上,這一股諺還有一個香港版本——“五窮六絕七翻身”,同樣不看好5月行情,配合當前地量復地量、人氣低迷的氛圍,難道不饒人的歷史規律在A股市場又重現了?
令人戰戰兢兢5月魔咒
距離5月收官只有兩個交易日了,昨日A股地量收平,人氣低迷的市場氣氛并未改觀。5月以來,各大股指均萎靡不振,上證綜指跌3.99%,中小板指跌2.96%,創業板指跌3.22%。近日滬市成交更是持續縮量,在地量復地量的情況下,5月以來平均日均成交金額僅為1476億元,其中5月25日以1178億元的成交創出2014年10月底以來的的一年多新低。受限于量能不足,上證綜指也持續于2800點附近拉據。
這種死氣沉沉的弱勢局面,使華爾街的著名股諺“Sell in May”又被大量提及。果然還是老話說的好嗎?
事實上,這句股諺為“Sell in May and go away”,即5月清倉離場。這句股諺由來已久,最早的書面記載見于1964年的英國《金融時報》,意思是每年5月前后往往是市場走熊的開始。對應,這一股諺還有一個香港版本——“五窮六絕七翻身”,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經濟分析員在參考過歷年香港股市的升跌而得出的結論:即股市在每年5月會開始跌市,到了6月更會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就會起死回生。香港版股諺同樣不看好5月行情,可見5月是美股及港股傳統上的敏感時刻。
那么,“Sell in May ”和“五窮六絕七翻身”這兩句5月魔咒,在A股市場上真的同樣靈驗嗎?
記者統計了2004年至2015年12年間,上證綜指在5月份的表現,發現其實5月魔咒的效應并不明顯。12年間,5月份上證綜指錄得跌幅的次數為6次,即6次上漲6次下跌,打成平手。而且6次下跌幅度也不算大,均在10%之下,最大一次是2010年5月,當月下跌9.70%;不計今年5月,最近三年上證綜指在5月份均實現上漲,分別上漲3.83%、0.63%和5.63%。
倒是“六絕”的效應相對明顯些,據統計,12年間,上證綜指實現7次下跌5次上漲,且有多次下跌的幅度超過10%。相信投資者對去年6月的股災仍心有余悸,不過去年6月上證綜指累計下跌7.25%,并不是歷年6月最大跌幅。12年間,上證綜指有3次在6月份暴跌超過10%,其中跌幅最大一次是2008年6月,跌幅為20.3%,2013年6月上證綜指跌13.97%,2004年6月則跌10.07%。
不過,“Sell in May and go away”后面還有一句叫“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事實上這句諺語更深一層的意思是,每年5~9月間的股票收益率會低于一年中其他時間。
按照這個思路,海通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研究分析了36個成熟與新興市場,發現“Sell in May”效應確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荀玉根發現,1997年至今數據顯示A股也存在此效應,在5月初賣出10月初買入,累計超額收益200個點。
以上證綜指為例,每年10月初買入,次年5月初賣出,這一“Sell in May”策略自1997年至今收益率高出上證200個百分點,為419.87%,2003年至今收益率高出上證115個百分點,為231.55%,2009年至今收益率高出上證100個百分點,為161.89%,2014年至今收益率高出上證50個百分點,為88.55%?梢姡唵蔚摹癝ell in May”跑贏大盤!
那么,A股的“Sell in May”效應背后是什么邏輯呢?
一位證券分析人士把“Sell in May”現象稱為季節性下跌,他認為,對于A股市場,5月以后國家重要會議、年報、季報都已完成,似乎能讓上市公司能放松一下,這時候收購重組、增資擴股都進入漫長的談判期,讓市場變得交投清淡,很難顯現集群賺錢效應。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對于A股或港股在近年均無法擺脫“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處境,認為當中成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主要與企業年度業績與季度業績存在預期上的誤差有關,同時,也與這段時間不是國家政策的密集宣布期有關。相比其他月份,5~9月份是政策淡季,缺乏國家重大政策變化對市場情緒的刺激。
“六絕”難再創新低
諺語往往是現實生活的高度概括,但諺語是死的,市場是活的,而且不斷變化的。即將到來的6月和7月,A股是否真的會演繹 “六絕”及“七翻身”?
對于市場而言,6月這個時間點至關重要。溫天納認為,目前市場風險因素正上升,投資市場正迎來一系列挑戰:從下個月的英國退歐公投,到美聯儲的議息會議,再到11月的美國大選,這種風險來襲的關聯性再一次增加。6月份會否宣布“深港通”?A股會否被納入MSCI?這些也是投資市場需要關注的問題。
他認為,投資者正朝著規避風險的方向移動。市場為了規避風險大量拋售風險資產,購入美元和美國國債等安全資產!盁o可否認,對美國加息的恐懼再次影響金融市場的心理,若加息成真,則會沖擊股市和新興外匯市場。加息將遲早觸發新一輪的避險情緒,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可能導致資金像以往那樣涌入避險資產,包括日元!
盡管A股6月行情的不確定性較大,但券商機構普遍認為A股難以再創新低。
申萬宏源認為,考慮到全球經濟復蘇出現階段性擾動、美元短期回升壓力增大、英國脫歐等政治風險事件,5~6月份全球市場波動性或將加劇,股票、大宗等風險資產漲幅將趨緩,震蕩加劇,利率債交易性機會上升。不過這一輪市場調整不會啟動類似與1月份的“危機模式”,風險資產盡管可能有所調整,但創出年內新低的概率仍然不高。
興業證券也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市場可能會處于震蕩磨底階段。一方面由于2015年下半年定增次數達到近幾年峰值,今年6月份或將開啟定增“解禁潮”,解禁與減持存在強相關性。弱勢行情下,對股票價格的沖擊會比較大;另一方面,由于國家隊的存在,市場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并不大。開源證券則認為,經過5月以來的下跌之后,前期的空頭情緒得到了一定程度釋放,近期多空雙方在2800點附近暫時形成了弱勢平衡。從下跌空間來看,藍籌股估值在歷史低位決定了大盤的相對安全性。
多家機構亦預計,6月A股納入MSCI指數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將對A股有提振作用。國聯證券認為,從資金量測算看,初期納入5%的A股,A股在新興市場的權重僅1%左右,根據1.7萬億新興市場指數的跟蹤資金測算,這將帶來新增資金約數百億美金,對于A股來說微不足道。但國聯證券認為,這個消息對于當前時點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將起到重要作用。
“七翻身”概率有多大
從邏輯來說,“五窮”、“六絕”、“七翻身”互為因果、環環相扣,后者以前者為前提。也就是說,沒有“六絕”就不會有“七翻身”。那么7月打一場翻身仗的概率有多大,與6月的市場走勢密切相關。在眾多來自外圍市場及國內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尚未明朗之前,投資者應如何做好中期布局呢?
瑞銀證券表示,市場的趨勢性變化仍取決于政策前景的明朗化,即政府如何把控需求回升的時機、以最小化經濟陣痛的方式推進結構性改革,提振市場中長期信心。在這之前,市場大概率延續震蕩格局。這一階段,瑞銀推薦關注業績增長明確的板塊和個股,看好受益于地產復蘇的家電、家具,受益于溫和通脹的食品飲料,以及盈利穩健增長、估值低于行業平均的新經濟標的。
中信建投建議關注國資改革板塊,認為無論是從估值上還是政策催化上都是很好的配置時點,目前正是國改投資機會的布局階段。
開源證券表示,展望下半年,雖然指數難言樂觀,但在投資策略上并不悲觀。在經濟轉型期,建議重點關注具備優秀的管理能力、擁有充裕的現金流、持續進行研發創新和產品升級,同時具備寡頭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相信這樣的公司能夠穿越經濟周期,也會在下半年乃至中長期跑贏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