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煤炭企業陷入行業寒冬不能自拔,眼下,或又將受到澳大利亞進口煤的沖擊。
12月9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馬朝旭與澳大利亞候任駐華大使亞當斯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悉尼就中澳自貿協定生效互換兩國外交照會,雙方共同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將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稅,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稅。
界面新聞記者從安迅思處了解到,按中方關稅減讓表的規定,澳大利亞進口動力煤的關稅調整如下:2015年12月20日-2015年12月31日,從原來的6%降至4%,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降至2%,2017年1月1日起為零。安迅思從國家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處確認了此消息。
“此次澳大利亞進口動力煤的關稅調整,短時間內或將給國內煤炭企業帶來一次不小的沖擊。因為稅率降低,進口動力煤的價格短時間內會出現下調。”安迅思煤炭分析師鄧舜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澳大利亞每年向中國出口的煤炭約達5000萬噸,占到其年出口量的約1/4,是中國煉焦煤、動力煤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同時也是中國無煙煤第二大進口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截止到2015年10月的數據,2015年1-10月,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誒3634萬噸,占中國總進口煤炭的比重為33%。
安迅思另一煤炭分析師林曉桃表示,中國為澳大利亞煤的重要買家,澳大利亞煤降稅直至恢復零進口關稅,價格則有了更大的自主波動空間,外方更容易在順應中國市場變化情況下適時作出價格漲跌的調整,在國際化市場競爭大環境下,中國煤炭市場將繼續受到沖擊。
事實上,中澳自由貿易協定于2005年4月就啟動談判。經過了多年的談判,直到2015年6月17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部長安德魯·羅布,在澳大利亞堪培拉分別代表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
“按照自由貿易協定,協議生效,澳進口煤的關稅就該取消。但是由于國內煤炭全行業虧損的情況,經過談判,最終分三年逐步實現進口煤關稅降為零。”一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澳煤降稅對國內煤炭行業的沖擊。”
根據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對澳大利亞動力煤關稅減免作了如下規定:基準稅率6%,協定生效的第一年降至4%,第二年降至2%,第三年降至0%。
但長期來看,對進口商而言,澳大利亞煤關稅的下調,并不意味著進口成本下降或利潤增加。一國內進口貿易商稱,澳大利亞礦方很有可能提高FOB(Free On Board,Insert named port of shipment,船上交貨價)報盤。因為他們不會讓關稅下調的這部分利潤讓給進口貿易商。
國內一大型進口貿易商向安迅思透露,因為關稅下調的原因,澳大利亞礦方5500大卡動力煤報價已漲了1美元/噸左右,現1月裝港的報盤多在FOB38.5美元/噸。
“作為中國進口商,未必能從澳大利亞動力煤關稅下調這一利好中分得一杯羹。”另一國內進口貿易商稱。
但上述貿易商認為,澳大利亞礦方漲價并沒有意義 ,因為煤炭市場的需求未能跟進,僅因關稅下調,缺乏煤炭上漲的動力。安迅思建議,國內進口貿易商應謹慎采購澳大利亞煤,關稅的調整將影響到澳大利亞煤的離岸價和下游接貨價。
鄧舜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除了關稅,煤炭進口貿易商還需注意,另一大影響澳大利亞進口煤的因素是中國從2015年1月起實施的《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根據該辦法,中國對進口煤炭實施新的檢驗檢疫監管政策,新增五項微量元素的檢測,禁止含灰量16%以上、硫含量3%以上的煤炭進入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市場地區。
澳大利亞礦業公司曾經呼吁中國政府應暫停實施這項新的煤炭品質檢測制度。他們認為,這項政策并不公平,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的煤炭成本增加,尤其是在當下海運煤炭貿易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