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是當前中國能源改革的首要任務,但如何界定先進產能尚不明確。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領銜的課題組17日在北京發布《中國煤炭科學產能評測研究報告》,首次對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進行排名。
課題組將“科學產能”定義為:具有保證一定時期內持續開發的儲量前提下,用安全、高效、環境友好的科學開采技術方法將煤炭資源最大限度采出的生產能力。具體有三個量化度:生產安全度、生產綠色度、生產機械化程度。他們基于此制定出“十三五”期間中國煤炭科學產能評價指標,包括“生產安全”等7個一級指標和“百萬噸死亡率”等14個二級指標。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申寶宏說,根據公開發布的數據,對中國105家礦井科學產能指標進行評測計算。神華集團的布爾臺、大柳塔、哈拉溝煤礦分列本次測評總分前三甲。
報告稱,從指標結構來看,生產綠色程度即開發過程中對礦區生態及資源環境的保護程度仍需進一步提高;從礦井區位來看,晉陜蒙寧甘區煤礦總體較好;從井型結構開看,千萬噸級以上的特大型礦井科學產能指標數據總體最好,120萬噸以下的礦井科學產能得分最低。
“發布排行榜,旨在用科學產能的標準倒逼煤礦企業不斷升級科學技術與裝備、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員工素質,引導煤炭行業向綠色開采、潔凈利用的現代化行業發展!敝x和平說。
此外,排行榜前100家企業平均得分是79.83分,較2014年時的62.72分有顯著提高。以同樣的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澳大利亞得分97分、美國得分94分。
謝和平對中新社記者說,中國煤炭行業的現代化水平與國際水平還有差距。他們提出“三步走”戰略:2020—2030年實現“井下少人、接近天然氣排放水平”;2030—2040年實現“井下無人,接近潔凈能源排放水平”;最終在2040—2050年實現“井下無人、地上無煤、純清潔能源”。 |